成都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2004年全市国税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号:成国税发(2004)107号  发表时间:2004/3/26  有效性:有效
各区(市)县骨架税务局、市局稽查局:
现将《2004年全市国税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今年各项国税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004年全市国税工作要点
2004年全市国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为国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三三五四”的工作思路,加强管理基础建设、税收信息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深化税收改革和税收服务,确保税收收入及各项国税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概括起来就是“三加强、两深化、一确保”。
一、加强管理基础建设
(一)打牢税收征管基础。明晰工作职责,重组业务流程,突出管理重心,实现职能转换,建立科学合理的岗责体系。加强征、管、查各环节之间和征管、税政、法规、计划等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畅通、稳定的协调机制。晚上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在信息化支撑下的涵盖税收征管全过程的规章制度,统一、规范工作程序、岗位职责、权限、任务、目标及奖惩。强化监控考核,对税收征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质量考核。晚上属地化管理,严格划分征管范围,进一步理顺征管关系。开展基础数据清理,解决管户、留抵、欠税、减免税“四不清”问题,建立统一的纳税人电子档案库,对纳税资料实行“一户式”存储。围绕“一四六小”,加强增值税管理,认真推行“一窗一人一机管理,提高申报管理工作效率。与地税、海关等部门配合,管好货物运输发票、农业产品收购发票、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加强消费税征管,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做好企业所得税日常监管和检查工作,重点加强中小企业和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的管理。制定减免税年审制度,简化和规范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做好反避税审计,加强对非居民税收、预提所得税的管理,提高涉外税收征管水平。加强出口退税基础管理,认真组织开展2003年度出口退税清算,严格退税审核审批,严密防范和打击骗税行为。完善“一级稽查”体系,明确金税协查工作的职责和权限,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二)规范行政管理。政务管理做到“五个规范”:规范公文运行,提高公文处理质量效率和电子化程度;规范会议管理,精文减会,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规范学习制度,保证学习制度化、规范化;规范目标考核,延伸考核范围,突出考核重点,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规范考勤制度,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干部的工作出勤和请销假制度。事务管理做到“三个规范”:规范财务管理,推进财务管理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严格财经纪律,确保机关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规范车辆管理,严格控制车辆数量、规格和费用支出,保证行车安全,严禁公车私用;规范接待管理,严格标准,防止奢侈浪费。
二、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
(一)深化税收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集中力量建设12366税务咨询热线,力争在上办年开通。依托12366自助服务平台,在小规模纳税企业中试点推行电话申报纳税。实现CTAIS与金税工程两大系统的功能整合、平台联接和信息共享,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出口退税信息和征管信息的监控。全面推广应用税收执法监管考核软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各执法岗位工作进行科学考核和综合评估。
(二)深化数据信息资源的应用。完善信息收集,各职能部门各局业务需要,提出明确的分层次、分岗位、分环节的信息需求,明确工作责任,畅通收集渠道,提高采集质量。加强信息管理,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机制,确定部门专门管理数据,配备专业计算机管理人才,建立专用数据信息库。注重信息开发,加强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利用,使原始数据转化为有价值信息。
(三)、深化行政管理系统的应用。抓好办公自动化ODPS系统和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在机关基层一体化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种网络连接方式,将基层分局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并积极推广运用省局开发的行政管理软件,加强对机关工作的效能监督。拓展行业网络的应用领域,优化功能,扩大容量,增值开发,探索建设网络教育系统。加强公众网建设,改善运行环境,增强互动功能,年内在一定范围内初步实现网上办税。加强外部信息交换,密切与地税部门的协作,做好国税、地税、工商、质检四部门之间深化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很应用试点工作,完成19个单位的“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现在企业信息的全面共享、实时交换。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抓好领导班子组织建设,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强化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市局举办1期局(处)长理论学习班,各区(市)县局抓好科(分局)级领导干部培训。深入开展创“四好班子”和先进班子活动,到年底建成面达到95%以上。
(二)深化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突出素质培训,以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各类专业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坚持院校送培和岗位练兵相结合,市局侧重于院校送培,集中学习,区(市)县局侧重于岗位练兵,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各类业务技能竞赛。市局举办3期NIT中级培训班,培训900人;稽查、法律、文秘培训班各1期、计算机培训班2期,共培训200—500人;适时举办专门业务培训班、科(分局)长知识更新培训班,培训100人。
(三)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激发队伍活力。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广大国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文明创建档次和水平,县级文明行业建成面力争达到90%以上。大力培养先进典型,弘扬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深入开展税务干部执业道德教育,不断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推进国税文化建设。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落实好离退休干部待遇。继续做好扶贫工作,逐步由物质扶贫向精神扶贫转变。
(四)狠抓党风廉正建设,促进行风进一步转变。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并重的党风廉正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党风廉正教育,以正面典型激励人、鼓舞人,以反面事例教育人、警示人,倡导并营造廉洁、勤证的良好氛围。完善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逐步向副职领导干部和各职能部门延伸,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廉正保证金制度和廉正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两权”监督制约,推行政务公开、阳光作业、公开行政、公开办税,完善并推进巡视检查制度。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力度,大力纠正部门不正之风。严格依法行政,防止税收执法中应作为而不作为 、不应作为而乱作为的现象发生,确保干部安全。
四、深化税收改革,增强工作的推动力
(一)优化税收组织体系。按照省局确定的城区“板块化”、县(市)“机关基层一体化”的征管模式,遵循“精简、求实、效能”的原则,分类构建税收征管工作的格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支撑下的专业化管理。重组征管业务,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工作职能,全面实现“六个统一”,充分发挥征收中心、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
(二)改进税收征管方式。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大中型企业税收征管,科学划分类别,把管事与管户有效结合,创新大中型企业税收征管的有效机制和方法,防止税收流失。搞好纳税评估,明确评估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评估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全面启动纳税评估工作,以评估结果确定税收管理和检查的方向与重点。进一步推行多元化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纳税在个体双定户中的推行面达到100%,在小规模纳税企业中试点推行电话申报纳税,加快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电子信息采集系统和专用发票低扣联信息采集方式试点进程,六城区局在6月底前全部启动。
(三)探索建立干部激励竞争机制。实行干部能级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确定1至2个区(市)县局启动试点工作,按照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划分等级,定期考评,动态管理。把绩效考评结果与干部的经济利益挂钩,按照绩效优劣和贡献大小给予奖励或惩罚。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扩大竞争上岗选拔领导干部的范围,坚强后备干部的管理、培养和使用,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机制。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引咎辞职制度。
五、深化税收服务,进一步提升国税形象
(一)创新形式,提高服务水平。以推行“一窗式”管理模式为契机,努力把办税服务厅建成功能齐备、业务集中、服务优良的“税收服务中心”,将面向纳税人的涉税事项全部由“后台”移到“中心”,实现涉税办理“一门进、一站办、一窗清”。进一步推行多元化申报,为纳税人搭建简便、快捷、高效的纳税申报平台。按照建设电子政务的要求,依托公众网的重新构建,逐步建立网络化、多层次、零距离、低成本的电子税收服务模式。
(二)统一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按照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细化职位说明,健全岗责体系,制订标准统一、易于操作的《纳税服务规范》。认真落实《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健全考核体系,科学考核评定基层国税部门和国税干部的税收服务水平及总体工作绩效。引入社会监督和纳税人评价,检验税收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三)规范执法。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税务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对各类审批、办证等工作,全面实行服务承诺制提高办事效率。在开展纳税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纳税约谈。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对税收执法权和征收管理权的监督制约,积极推行执法公示制,实行阳光执法。
六、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提高收入质量
强化收入质量考核,改进考核方式,把税收收入与经济相关制度、征管工作质量高低作为组织收入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重点考核征收部门是否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看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是否相适应,科学评价收入任务的完成质量。加强税源监控分析,在做好总体收入分析的同时,深入开展分税种、分行业的结构分析,加强各税种之间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为强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坚持向政策、管理和检查要收入,目力挖掘政策和管理潜力,做到应收尽收。